东北振兴

《辽·宝藏》第二季|与古为新 美成在久 古代丝织品中的兼容并蓄

来源:总台辽宁总站 | 2022年10月28日 16:09
总台辽宁总站 | 2022年10月28日 16:0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合”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近日,“和合中国”展览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展出“和合”文化有关文物、古籍400余组件。总台辽宁总站携手辽宁省博物馆,特别推出“辽·宝藏”系列第二季,带大家一起“云”游辽博,听专家“辽”宝藏,解读文物之美,了解中国“和合”文化的悠久历史及其蕴含的中国智慧。

[!--begin:htmlVideoCode--]8b8a77f524cf4d2ea6451eb01862f59b,0,1,16:9,news[!--end:htmlVideoCode--]

纺织品的历史几乎与中华文明起源同步

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人

已经掌握了原始的纺织技术并使用蚕丝

织物纹样的演化和发展

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也是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缩影

唐代时期 缂毛工艺传入中国

与中国的丝织品进行融合 产生了“缂丝”

纹饰以团窠纹 连珠纹为主


到了北宋时期 书画发展兴盛

带动了装裱用缂丝的发展

唐代风行的团窠图案

演变成横向对称或连续排列的形式

既保留着了唐代的装饰意味

又与宋代自然写实的风格融合

纹样也出现了花卉 鸟兽 山水楼阁等

丰富了整体的画面感


宋代的《缂丝紫鸾鹊谱图轴》

花鸟部分采用双套缂的创新技艺

鸾鹊缂织纬短 线较细密

色彩调和婉转 翅羽晕色丰富

莲花中的花瓣和花蕊采用分色相嵌排列

使局部整体色泽和谐多变


整个花纹图案热烈繁茂

使花鸟纹更有立体感和装饰性

是北宋极有代表性的缂丝精品

是传世北宋缂丝整幅罕见的孤本

堪称稀世之宝 国宝级文物


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人织造出的美丽织物

不仅受华夏民族人们的喜爱

还带动了中西之间的贸易往来

融汇古今 连通中外 发扬光大

成为华夏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编辑:蔡一飞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返回顶部
正在阅读:《辽·宝藏》第二季|与古为新 美成在久 古代丝织品中的兼容并蓄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